资料来源:快岛财经(ID:)。
当时代抛弃你,你甚至还没来得及说再见,它就变成了昨天的黄花。
继溜冰场、网吧、电影院之后,曾经火爆的KTV也即将落下帷幕。根据爱奇查的信息,截至2021年12月,搜索包括“KTV”在内的企业名称/注册号和经营范围的企业仅近6万家,被撤销或注销的企业超过4万家。
▲ 图/艾奇查
可怕的是,KTV的主要消费力量也在逐渐远离。央视财经报道称,受疫情影响,今年KTV娱乐行业整体客流下滑严重,中老年人纷纷将其置之于KTV日间新客群,几乎不会在店内消费。
从高峰到衰退,KTV的退潮更像是一个缩影。任何行业都无法“不变化地响应变化”,唱歌或许是一种密不可分的娱乐方式,但KTV不再是必然的选择。
人间时光荏苒,物是人与人,怎么感叹。
01
KTV的黄金时代
1988年夏天,中国北京迎来了第一家卡拉OK厅——“有宋卡拉OK厅”。
这种新的娱乐形式迅速点燃了人们的激情。夜生活因此发生了变化,习惯了早睡的人不再满足于沉闷。迫于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,北京市文化局原本规定歌厅开放时间不得超过0点,但经过特别批准后逐渐放宽至凌晨2点,甚至放宽至凌晨3点。
据北京市文化局统计,截至1993年9月,北京有282个注册的歌厅。当时,卡拉OK非常受欢迎,在餐馆,餐馆和酒店都有;街上有,巷子里有;在一些地方,甚至粮店和蔬菜站也被改造成卡拉OK歌舞表演。
不得不说,卡拉OK的盛行占据了“正确的时间、地点、人”。改革开放后,港台流行音乐传遍全国,四大天王、小虎、左霖、右李等歌手频频出场,金曲不断。在日益丰富的娱乐生活中,人们渴望展示自己的歌声,表达自己的个性。
随着卡拉OK室设备和服务的逐步完善,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。早期,大厅式卡拉OK被各种豪华包间所取代,配有空调和电视,以及各种饮料和小吃。
这种类型的包房通常有最低消费标准,每晚花几百几千是常态,原本脚踏实地的卡拉OK厅变成了只有富人的高消费场所。
根据1995年
报道北京音乐之声ktv有多少包房,某张先生在北京东四南街一家夜总会唱卡拉OK,结账时一共花了1314元——2瓶可口可乐76元,一瓶矿泉水28元,啤酒45元,一壶红茶78元,一个果盘198元, 另加15%服务费和包房费。
要知道,当时北京员工的平均月薪只有679元左右,走高端路线的卡拉OK难免开始走下坡路。1995年4月,北京豪华歌舞厅的上座率还不到40%。
在这个微妙的节点上,台湾量贩卡拉OK品牌“钱柜”落户上海。所谓“大宗销售”,是指透明、自助、负担得起的消费,强调薄利多销。
在现金柜里,不仅没有小费,价格标明清晰,反而有更完整的音乐库,更好的服务,更时尚私密的场地。此外,收银柜还提供超市自助购物,甚至还配备了自助餐,既满足了娱乐需求,又照顾了面子,相比卡拉OK室,堪称降维打击。
从此,现金柜立于不败之地。声望之下,现金柜月收入超过1000万,预订电话总是满员,即使是工作日的晚上。后来,只要钱柜打开,一定是全城最繁华的地区之一。
同样“出圈”的K歌之王,股东中包括陈奕迅等众多明星。上海店开业当天,陈冠希亲自到场,公开为华强夫妇陈晓春等送上祝福,备受瞩目。据统计,2008~2011年,我国KTV企业数量年
均增长率超过10%,到2013年,全国量售KTV数量已达到9920家。由其带动的酒类、零食、消耗品、音响设备等相关市场总市场规模为4000亿元,这是一个极其惊人的数字。
在80后、90年代的青年时代,几乎所有人都对“KTV”有着美好的回忆。前台一起商量点什么包间,订多久,然后大家凑钱一起付钱,一切都充满了仪式感。
而在这个盒子里,也有太多的“众生”。有人在这里碰杯庆祝;有人肆无忌惮地哭泣和咆哮;也有人在这里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爱。
谁也没想到,在欢声笑语中,危机会出人意料地来临,在高光时刻之下,已经有一股暗流涌动。
02
辉煌之后,河水衰落
一切都不是没有警告的。
当KTV火爆时,房地产行业也在突飞猛进。2014年前后,无论是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,还是三四线城市,商铺租金都相应上涨。
作为资产重、高劳动力的行业,温莎、好乐、美KTV等大型连锁品牌一般选择核心商业区,面积两三层,几千平方米,租金压力可想而知。
不仅如此,KTV会场每两三年都要重新装修一次,装修成本不可小觑。美KTV创始人吴海曾表示,2020年花在月费上的租金占运营成本的33%。四年前,这个数字是25%。雪
上加霜的是,2015年,团购APP低价争夺市场,掀起了一场O2O大战,KTV行业陷入白热化竞争。
所有的KTV都要全力以赴,有8元唱3小时,不限时段;有22元唱一夜,价格低到突破谷底,生意形势逐渐走下坡路。有业内人士坦言,这些年来,KTV的价格几乎没有上涨,不仅没有上涨,而且与前两年相比下降了50%左右。
自2015年以来,北京第一家门店潮外现金柜关门大吉,2008年以18家门店主导大陆市场的最后五个品牌已经关门。同年,万达集团旗下的KTV品牌“大歌手”也纷纷离场,破产浪潮蔓延。
然而,噩梦远未结束。2016年以来,迷你KTV在资本加持、消费新场景、参与感强、消费门槛更低(单曲3元,唱1小时18元)下“疯狂成长”,进一步分流了属于KTV的消费群体。据《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总报告》显示,2016年,中国传统KTV数量下降了60%。
此外,除了
KTV本身,唱歌也是一件需要门槛的事情,换句话说,这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的项目,尤其是那些唱得不好的人,只能成为拍手或埋头手机的“边缘人”,少数感到满足的“MCBA”就满足了。
针对这种硬伤,“唱吧”“国民K歌”等在线K歌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不仅大量歌曲免费,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选择不同的混响效果,相当于给声音加了滤镜,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歌唱大师。两者对比,KTV的优势不见了。
▲图/艾瑞咨询
版权维权行动也让KTV的运营举步维艰。2014年,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发起密集维权行动,一年内起诉著作权侵权纠纷1000余起,按照当时KTV市场总规模800亿元,收取1%的版权费,音乐收藏协会可收取高达约8亿元的版权费, 而KTV的成本又增加了一大笔钱。
2018年10月,协会在其官网发布《关于停止使用涉案部分歌曲的公告》,要求VOD(视频点播)厂商和KTV运营商在10月31日前下架6600多首KTV经典歌曲,无异于晴天霹雳。
2021年8月,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关于卡拉OK音乐内容的新管理意见,变得更加严格。如今的流量歌曲,大部分版权都掌握在腾讯音乐、网易云音乐等巨头手中,线下KTV想要发布新歌,必须先支付大量的版权费。
在跌宕起伏中,疫情的出现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去年,北京的《K歌之王》公开信引发热议,这人均消费2000多,让王思聪一夜之间扔了250万高端KTV,疫情期间,仅仅两个月,就表示“成本承受不了”,决定与全体员工解除劳动合同。
至此,KTV的光环退去,曾经的“潮流”符号留下了鸡毛。
03
未来还有机会吗
?三十年到河
以东,河以西三十年。
并非没有考虑过自助。2017年,昆明春城路温莎KTV升级,一种名为“W K-Bar”的KTV格式问世,包房装修类似小清酒吧,内部以环境灯光为主,装修主体和风格鲜明,整体给人一种类似黑暗城堡的感觉。
2018年12月,好乐乐KTV将淮海路门店改造成“音乐+火锅”,营业时间为下午5点至11点。
但消费者并不买账。除了价格高、上菜慢、口味一般、服务差,连基本的白开水都主动提供不了,大部分人都表示不会再来了。
从结果来看,火锅不仅没有挽救原有的KTV业务,甚至还影响了原有的客流。有细心的网友发现,在一个外卖火锅KTV中,一套4人火锅套餐一共需要790元,如果在火锅店吃同样的菜,只需要300元左右,加上十几瓶售价240元的啤酒,不包括几十元的盒装成本北京音乐之声ktv有多少包房, 粗略估计,该商家的利润增加了近30%。
画风走开后,足浴KTV、火吧KTV、烧烤KTV等多种跨界方式出现在各地,但交错如山,成功者屈指可数。
回过头来看,KTV行业的衰落是房租、人力、产业环境、消费习惯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。KTV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,是因为它在合适的时间将大众拉入娱乐,给人前所未有的娱乐体验。
但是,随着时代的发展,特别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,个人娱乐不再依赖于特定的地方,就像人们不再需要去网吧玩游戏,不必去棋牌俱乐部玩乐,自然不必去KTV唱歌, 其需求的独特性已不复存在。
此外,移动K歌APP的更新迭代速度极快,不仅满足了简单的演唱需求,还不断开发新的曲目和玩法,掀起了KTV的风采。
新的消费趋势下,年轻人对KTV的选择太多了。脱口秀、密室逃脱、狼人杀戮,随便带出来,都比在KTV唱歌有趣多了。尤其是近几年大热的“剧本杀手”,全国门店超过3万家,KTV很难统一垄断市场。
▲ 年轻人玩剧本杀人 图/视觉中国
不进就退,作为最早一批娱乐项目,KTV的商业模式这么多年几乎没有改变,旧书受到冲击也就不足为奇了。它的
崛起也是繁荣的,它的死亡也是突然的。事实上,线下KTV依然是一个很大的市场,据《2020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总体报告》显示,2019年KTV市场规模高达1034.4亿元,占音乐产业总价值的26.18%,仍处于细分规模第一的位置。
KTV想要重拾机会,突破和转型迫在眉睫。比如拓展娱乐内容,广泛吸纳热门游戏类型,打造一站式综合娱乐体;或者打开大大小小的盒子,满足大方、私人方等不同需求,从而分担运营成本,但这些模式能否制定出来需要验证,而不是一天的工作。
无论结果如何,KTV的时间已经不多了。
(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)
引用:
1. 德同财经《KTV在中国消亡史:不去KTV玩的年轻人是什么?
2. 中国商业淘策略“谁杀了KTV?